位置:首页 - 生活纪实
山西太原: “古交好人”郝天昌: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“忠文化”
发布:2024/1/17 来源: 阅读:16049

山西太原:

“古交好人”郝天昌: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“忠文化”


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“忠文化”

图片


古交好人 · 郝天昌







  郝天昌,1949年生,古交市南头村人,中共党员,复转军人,原古交市人大办公厅副秘书长。退休后,他一直关注古交革命故事和传统文化,努力提高古交知名度。坚持不懈发掘古交历史文化,探寻红色遗址,出版了《狐爷山文化系列丛书(五辑)》等书籍,发现了古交境内有200余名抗战时期的烈士,出版的《南头革命老区抗战纪实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,推动文旅融合。获太原市老龄委“老有所为”模范个人,太原市科协“先进工作者”等荣誉。




  他退而不休,笔耕不辍,截止现在,出版了《狐爷山文化系列丛书(五辑)》《家谱概论》《古交史略》《古交地名溯源》《南头革命老区抗战纪实》,执编了《古交文史资料》第9、10、12辑,共计八本书籍,字数逾200万,现在待出版的书籍还有《狐氏春秋》《古交春秋》《古交民俗》《辉煌人生》。



  年过古稀的他,常年深入基层,奔走在街头巷尾、田间地头,只为让更多的当地历史文化得以传承。他挖掘几近遗忘的地方文化故事,如所著的《狐氏春秋》这本书,其中的“狐氏成语典故”,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,同时也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。“教忠不二”成为中国忠文化的发端,提出的“狐爷山是中国忠文化的发祥地”,得到了省城十几位专家的认同。有关学者也高度认可“忠文化”的观点,著名学者、太原市政协原副主席王继祖还在《太原日报》整版发表了“中国忠文化之渊--太原古交”的文章,省三晋文化研究会还在狐爷山上的狐爷庙悬挂了“忠文化发祥地”“忠文化教育基地”两块牌匾,“忠文化”已成为古交文化事业的一张靓丽名片。他先后担任市政协文史资料特邀编辑,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古交分会会长,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,太原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,被古交市政府聘为“古交‘忠孝’文化产业发展课题专家”“古交地名普查专家组专家”“古交非遗评审组专家”“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、特约撰稿人”。

  在发掘历史文化的同时,他还深度发掘古交老区文化,讲好革命故事。出版的《南头革命老区抗战纪实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,推动红色旅游。在他的努力下,政府先拨款一千万元修复南头红色遗址,并规划明后两年各拨款一千万元打造南头红色旅游村。



  他更注重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,他发现了古交境内有200余名抗战时期的烈士,埋葬在荒山野外。他马上汇报给退役军人事务局,并在有关乡镇领导的支持下,实地考察了六处烈士墓葬地。他还主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,在《今日头条》上为三位烈士刊发了寻亲启示,其中张文选烈士的亲属还前来古交进行了对接。除此之外,他先后发掘了“侯家山事件”“角子崖事件”“冶元惨案”“板寺沟惨案”“寨底前庄大应寒村惨案”“郭家梁惨案”“河口村阎锡山采矿部考察纪实”“贺龙元帅过古交”“院家峁村红色记忆”等重大历史事件,并在所著的《辉煌人生》一书中,收集了数十位革命先辈的珍贵老照片,充实了古交红色文化的内涵。



  他说,良心是品格之魂,是一个人道德的基本底线。有了良心,才能焕发出责任,才能发挥正能量。他是这样认为的,也是这样做的,他始终把发掘优秀历史文化当作己任,把成果视作义务,视作公益事业。现在,他依然坚守着这种理念,在追求的路上继续耕耘。在他的努力下,让更多人了解了古交,熟悉了古交,更加热爱古交,共同创造古交更美好的明天。




来源:魅力古交


责任编辑:杨双平 高建峰

Previous 山西运城: 有“警”无险!民警速帮走失男童找到家人
Next 山西吕梁: 交城公安情指中心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质增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