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”的要求,行业安全监管业务划给了交通运输管理部门,但是,如何做好驾校安全管理,还是存在一些疑问的,比如当前驾校安全形势如何?从哪里着手?对此,笔者就驾校安全管理的形势和几个着力点谈一些看法。
驾校安全管理形势及其原因
近些年,驾校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,事故多发:学员开车撞墙、撞隔离栏;学员在训练场发生事故造成人员死亡、教练员被判刑;教练车被水泥罐车碾压;教练车被货车追尾造成人员伤亡等。这些事故的发生,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,给学员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,给驾校品牌建设造成极大损失。归纳起来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。
安全管理水平低,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。相比客、货运企业,驾校安全管理水平是较低的。从基层经验来看,衡量交通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水平,主要是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,具体而言,从两类人员及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基础知识、企业安全生产资料完善程度、安全活动的开展、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方面看,客、货运企业两类人员安全知识考核合格率基本上能达到95%以上,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安全知识培训,了解行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;公司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资料;按时开展从业人员线上或线下安全培训;按照规定开展安全活动,有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。以上几点,驾校却很难做到。个别驾校管理人员、内业资料、安全活动一片空白,两类人员没有经过考核,安全管理人员不了解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、基本术语,对隐患、危险源闹不清,对制度、职责闹不清,不明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不了解安全管理基本内容。更严重的是,个别驾校连安全管理人员都不配备。主要负责人、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,每天工作的重心除了招生就是培训,认识不到安全管理对驾校发展的重要性,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展的安全监督检查不配合、敷衍了事。
主管部门监管思路不清晰。驾校安全监管划归交通主管部门没有疑问,但是,因为各地方管理机制不同,这一块业务到底属于交通内部哪一块机构、科室管理,有些混乱。现在,很多运输管理机构都改为了事业发展中心,没有了监管职能,这一块职责或者整体划给了交通主管部门,或者另外成立监管机构,这就造成了管理主体的模糊,到底归谁管?另一个突出问题是,有的地方设立了综合运输管理机构,管理职责涉及到道路运输、内河水运、铁路、城市转道交通等若干方面,相比其他而言,驾校安全管理仿佛成不了主角,在每年的安全检查计划中比重最少,或者一点没有,因为在一些行业监管人员心目中,驾校不可能出事,驾校是培养驾驶员的地方,是最讲究驾驶安全的地方,怎么可能出事呢?还有一个问题就是,有的地方很重视驾校安全管理,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监管,管理思路不清晰,不知道应该抓学员管理,还是抓车辆管理,不知道应该抓训练场地管理,还是道路训练管理。
学员安全管理薄弱、方法单一。驾校学员组成复杂,来自社会各个行业,年龄、性格、知识、安全意识各不相同,管理起来有难度。驾校重视招生和培训,而培训重点又是实操教学,无非是按流程报名、上传数据,学时到了,审核一下培训记录,教练员签字了事,需要向学员灌输安全驾驶知识的课程名存实无,真正有责任心的驾校不应该这样做,但是,市场竞争的压力之大,已经让很多驾校丢掉了初心。这种“点了快捷方式”的学员将来走向社会,在各种道路上驾驶,会带来什么后果可想而知。学员在校期间,即便没有取得驾驶证,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事故,对驾校也是不可承受之重。
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驾校开展学员管理方法单一,无非是教练员上车时提提醒,或者偶尔对不听话的学员说教、训斥一番,做不到因材施教、因势利导,做不到系统、科学地培训和管理。
驾校安全管理的几个着力点
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是根本。有了安全意识,才能有安全的行为。作为驾校主要负责人,实际上是驾校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,另外,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、专职安全员,是驾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成员,他们的安全意识强不强,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不高。如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?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常警示,请他们多看看事故警示片,多看看事故处理结果。很多驾校的主要负责人就是驾校的投资者,或者是投资者最信任的人,当他们认识到,因为自己安全意识差,造成驾校关门大吉,造成主要负责人身陷囹圄的时候,比单纯地说教效果好多了,这就叫割了自己的肉的时候才觉得疼。提高管理人员安全业务水平,要从基础学起,不要好高骛远。要了解什么是安全隐患,如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;了解什么是安全教育培训,一般从业人员培训什么内容;要了解什么叫应急演练,一年每类应急预案演练多少次等内容。
教练员、学员安全管理是核心。在安全上,教练员和学员是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。教练员在驾校体系中是三重身份的代表,一方面是驾校的员工,要努力完成驾校作为经济实体追求经济利益的基本任务,同时,他们还是学员的老师,担负着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重任。不仅这些,教练员还是学员安全管理的管理者、监督者和引领者,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,教练员就是该教练岗位的安全员,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,教练员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,因此,教练员和学员,在这个时候,真正是“同舟共济”了。
如何抓好教练员和学员安全管理,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。首先,重新编写驾校教案,将安全驾驶知识作为重点编入教案之中,督促教练员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学员,并将这一工作列入教练员考核内容;强化教练员安全驾驶管理,新学员对驾驶技术一知半解,对安全知识更是知之甚少,这个时候教练员就是他们的镜子,驾校需要强化教练员安全驾驶,防止个别教练员开英雄车,防止疲劳驾驶;加强教练员随车指导监督检查。常常看到,有的科目二教练员认为学员已经掌握了驾驶技能,可以单独训练,自己就躲到一边玩手机、刷抖音,结果意外就发生了。科目三训练时,因为训练路线太熟悉了,产生了“审美疲劳”,教练员就想下车休息一会,对学员放手不管,往往也会发生意外事故,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。
教练车技术管理、训练场安全设施建设是基础。早些年,教练车技术管理还比较规范,虽然没有划入营运车管理,基本上都参照营运车的标准开展车辆技术管理工作,后来由于交通部令的修订,很多营运车辆技术管理要求发生了变化,让驾校管理人员误以为教练车不需要注重车辆技术了,很多驾校对教练车的技术管理也就淡了。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,教练车虽说不明确是营运车辆,是由车辆的经营性质决定的,不是因为车辆运行条件决定的,教练车运行强度恰恰是非常大的,驾校训练任务繁重,车辆每天都在高负荷转运,有的驾校开通了预约班,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,全时间段运转,对车辆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,再加上学员对车辆整体认识不足,对驾驶操作不熟练,容易对教练车技术状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。按照墨菲定律,“做任何一件事情,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,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,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,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,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。”加强教练车技术状况管理十分必要。
如何管理好教练车技术状况,笔者建议真正落实车辆“一日三检制度”和车辆维护制度,让教练员、学员养成车辆检查的好习惯。驾校要定时对教练车辆进行维护和修理,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。建议驾校配备专职的车辆管理人员,做好车辆日常管理。
场地安全设施设备建设是驾校安全管理的另一个基础性内容,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》、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》对教练场隔离设施、消能设施、安全通道、消防设施等作了明确规定,一般而言,只要是按照开业条件规范设计验收的驾校,安全设施配置应该没有大的问题,但是,验收结束,随着时间的推移,很多学校后续的安全维护与保养跟不上,原来的安全设施一天天损毁,渐渐没了踪影。对于这种情况,驾校要加强日常检查,对损毁的设施进行及时修复、补充,对这部分设施设备要明确责任人。
来源:《中国道路运输》杂志
责任编辑:杨双平 高建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