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太原娄烦县,原写做“楼烦”,县名源自北狄的一支在春秋之际建立的古国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这是一个以畜牧为生,善于骑射的古老民族或部落,被称作“楼烦”。他们建立的楼烦国,大致是在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保德、岢岚、宁武一带,最初的疆域北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,南到今山西朔州市。
楼烦人彪悍勇猛,在春秋时期就经常南下袭扰中原。后来逐步强盛,以其强悍的兵将,得以与秦、晋、燕等中原国家相对抗,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。并在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时趁势南下,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到了今太原西北娄烦县一带,经过多次迁都,将都城选定在了今娄烦县马家庄乡城东沟西北一里处。这一时期楼烦国的大致范围,北至今内蒙古清水河一带,西达阴山以南,南到山西灵石,东抵河北平乐县,东南边缘即今天的太原市区。
春秋初期的诸侯国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到了战国时期,惯于逐水草而居的楼烦国和以农耕为主的赵国毗邻而居。对于赵国而言,流动作战的楼烦人,一直是边境安全的一大威胁。赵武灵王继位后,雄心勃勃的他自然不愿意有这样一个对自己国家虎视眈眈的存在。
公元前302年,赵武灵王在位的第二十四年,他发现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窄袖,相较中原人的长袍肥袖更利于上马作zhan,且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要强于中原的zhan车,于是开始了一系列改革,力排众议施行胡服骑射。在赵国实力大增以后,一举打败了楼烦,收容改编了他们的jun队为自己所用。
楼烦人虽然被赶到了阴山以外的地方,但并未就此灭绝。他们后来夹在北方匈奴和南边的秦汉之间,在今内蒙古河套以南、长城以北的地方,以畜牧和骑射为生。直到汉将卫青“略河南地”,置朔方郡,楼烦人北退到了茫茫草原之中,楼烦国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。
楼烦国古城遗址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此后历朝历代,在楼烦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先后置楼烦郡、楼烦县、楼烦镇,“楼烦”二字在后世沿袭,成为被人们所认可的地名,并一直延用至今。在唐朝,这里还成为了北方边疆jun马的主要来源地,是三处牧马监之一,时有“楼烦骏马甲天下”之谓。
至明清之际,置楼烦镇,归属静乐县。这一时期,“娄烦”开始出现,和“楼烦”混用。据清同治五年的《重续静乐县志》记载,因为这里原本是胡人建立的古楼烦的所在地,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汉人,为了避讳自己成为胡人,将其改成了同音的“娄”。且娄星在二十八宿中为“吉星”,以此为名,也有这里“吉星多”、“吉星高照”的意思。另外,“楼”和“娄”在古汉语中可以通用,人们为省笔划所以将它写为了“娄烦”,也是这一写法出现的一个原因。
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,批准复县时,因为一些原因,当地居民简写的“娄烦”被当作标准地名上报,并正式命名使用,成为娄烦县。此后娄烦县先属吕梁地区,后又划归太原市至今,成为了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。
责任编辑:杨双平 巩旭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