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市交城县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,围绕水资源保护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环境改善、水生态修复等内容,积极实施“河长制”,全力打造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新画卷。
全民参与“清河”行动
交城县水利、环保、河长办等部门经过前期调查,以河道巡查常态化为突破口,建立完善县、镇(乡)、村三级河长体系,制定《交城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》《“一河一策”实施方案》和《“一河一档”巡河方案》,全面推动河长制落地落实见效。全县组织各乡镇、村全面开展“清河”攻坚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对辖区河道中的漂浮物、河岸垃圾、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、影响行洪的淤积物和障碍物进行全面整治清理。
交城设立县级河长8名、乡(镇)级河长12名、村级河长63名,2017年至2022年,县、乡(镇)、村三级河长巡河率120%,年巡河3万多次,召开各类河长会议28次,发现各类问题62个,落实整改62个。同时,积极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志愿者活动,共同参与河道内垃圾、杂物及淤泥的清理整治工作,并以“世界水日、中国水周”等活动为契机,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,督促和引导河道沿线村民不乱扔垃圾、不乱排污水,自觉参与和维护水域景观,主动监督和举报违法行为,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清河行动的重要性,确保清河行动取得实效。
水利工程全面开花
交城县水资源储量达1.9亿立方米,面临堤防破损老旧,防洪保安能力差等问题。特别是去年10月秋汛之后,交城县水利局、河长办等部门敏锐洞察水利政策走向,决定加快河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,提出“挺进全省水利工作第一方阵”工作目标。
2022年交城县共实施3条河流治理工程:一是西冶河河道治理工程,总投资4000万元,治理范围是逯沟村-西社,长度21.5公里,目前上级资金已到位,正在挂网招标,6月初进场施工;二是磁窑河河道治理工程,总投资3587万元,治理范围是龙山大街桥-三河交汇处,长度17公里,目前资金已到位,正在开展征地拆迁、设计变更等工作;三是文峪河河道治理工程,总投资1.02亿元,治理范围是曹家庄-柏叶口水库,总长20公里,目前可研、初设已完成报批,省级配套资金已到位,中央资金正在等待下拨,年内即可开工。3项工程的建设将有效保护沿线40个行政村,1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周边耕地的防洪安全。
同时,交城县还统筹整合财政资金,对夏家营镇夏家营村、水峪贯镇寨立村、庞泉沟镇龙家寨村青崖沟组、张沟村大草坪组、西社镇沙沟村、野则河村阳湾组以及东坡底乡逯家岩村、惠家庄村石渠河组、燕家庄村兑久组、神堂坪村东沟组10个村(组)开展护村护坝工程,新建堤防9000余米,有效保护沿河10个村庄及耕地防汛安全;对天宁镇磁窑村、洪相镇成村、夏家营镇贺家寨村、庞泉沟镇庞泉沟村4个村开展雨水排放工程,工程将新建退水渠2250米,有效解决4个村的排涝问题。
强化源头监管治理
今年以来,交城县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、系统治理、源头治理,坚持上下游、干支流、左右岸统筹谋划,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、铁腕治污、全民治污,保持力度、延伸深度、拓宽广度,持续推动水资源利用、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保护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环境需要。
一是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。交城县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,对城区内河道整治成效进行“回头看”,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结果,建立长效管护机制,避免返黑返臭,努力实现“长治久清”。二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。深入排查现有入河排污口,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,落实“查、测、溯、治”要求,逐一明确责任主体,建立责任清单。制定整治方案,实施分类整治,依法取缔一批、清理合并一批、规范整治一批入河排污口。三是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。进一步完善国、省、市(县级)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,提高自动监测能力,强化监测数据质量保证,确保监测数据真实、客观、准确。
现在,交城县境内河道环境面貌显著改观,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,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,河道水体感觉变清、变净,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,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。
责任编辑:杨双平 胡明